您所在的位置:起名首页 > 育儿宝典 > 0~8个月婴儿味觉研究

0~8个月婴儿味觉研究

1.新生儿味觉分析方法 味觉发育从80年代开始受到很多国外学者的关注。1970年JacobSteiner最早研究味觉发育,发表了人类新生儿对甜、酸、苦、咸反应的照片。1973年Steiner发现甜味和苦味在先天性无脑畸形和脑积水的新生儿也可引出与正常新生儿相同的味觉反应,因此认为味觉反应是一种感觉特性。学者们在动物(如:猿、黑猩猩、猴子、老鼠)试验中也发现了部分与人类相似的味觉反应表情,认为人和动物在原始发育时对味觉的一些反应基因型可能相同。随后学者们开始研究一种能够编码味觉反应的系统,希望通过这种系统量化味觉反应。Steiner发现婴儿能够更直接真实地以面部表情表达对味觉的反应程度,而年长儿童和成人对其面部表情有一定控制力,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1978年Oster等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婴儿面部表情的客观评价方法,将面部表情分解为可分辨的最小运动单位,以婴儿面部运动单位出现频数评价婴儿面部表情,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Baby FACS,被同行公认。ROSenstein (5o Rosenstein〕应用Baby FACS研究新生儿味觉反应,将面部表情分为9种。本文资料如仅用Rosenstein按面部表情单位出现频数的方法则无法分析婴儿味觉性别差异和母亲孕期影响因素与婴儿味觉反应的关系,为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首次将新生儿对不同味道接受的难易程度的面部表情以强度等级表示,采用等级分析方法可完全利用所有资料。以无口部动作面部完全放松或偷快的吸吮动作定为1级(A1);无口部动作但出现鼓腮或皱鼻等不喜欢的面中部动作定为2级(A2),在A2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低眉、皱眉或抬高眉毛等反感的面上部表情定为3级(A3),出现撅嘴拒绝进食表情定为4级(B1),在B1的基础上出现面中部动作定为5级(B2,在B2的基础上出现面上部动作定为6级(B3),出现味觉测试后嘴张大类似成人进食过于辛辣食物后的反应定为7级(C1),在C1的基础上出现面中部动作定为8级(C2 ),在C2的基础上出现面上部动作定为9级(C3)。研究观察发现本组新生儿采用低于Rosenstein所用浓度的味觉溶液仍可出现不同面部表情,且部分新生儿还出现啼哭或恶心干呕等较强的行为反应。因此为更全面地反映新生儿对味觉的反应,将出现啼哭亦定为9级,出现恶心干呕定为10级。在味觉反应分析过程中发现同出现A1表情有不同情况,如新生儿对甜味的A1表情为没有口部动作,面部放松或有口部吸吮动作的偷快表情,是对甜味接受力强喜好的表现,而对咸、酸、苦味的A1表情则为无反应的没有口部动作,是对咸、酸、苦味不敏感未发育的表现。

 

2.母亲妊娠状况与新生儿味觉

2.1妊娠呕吐

Leshem等研究发现母亲孕期疾病所致剧烈呕吐或腹泻可使其后代终生偏好咸味。本研究结果显示母孕期呕吐与新生儿味觉敏感性无关。可能因胎儿味蕾发育较晚(14-15周),母妊娠呕吐多在孕早期,此期羊水的改变尚未影响胎儿味觉系统。

2.2孕期味觉偏好与羊水味觉物质

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孕母饮食中一些具有特殊味道的物质可以通过羊水影响婴儿味觉。Mennella 对妊中期孕妇常规抽取羊水检查前45分钟给孕妇服含大蒜

香精油的胶囊,发现45分钟后羊水标本有大蒜味道,证实羊水成分和味道确与母亲进食有关。但尚无报道有关羊水pH与新生儿味觉等分析。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母亲分娩前饮食状况,根据母亲的食物偏好设甜、酸、咸味觉偏好组及中间组,同时取分娩时羊水检测糖含量、pH、钠离子和氯离子,结果显示喜好甜味的孕妇产时羊水中的葡萄糖含量平均值最高,喜好酸味孕妇羊水pH值低于中间组和喜好咸味组,提示母亲的饮食确实能通过胎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羊水中味觉物质的变化。

2.3母亲孕期味觉偏好与新生儿味觉 妊娠期母亲的食物味道可能通过羊水成为胎儿对食物味道的一种初体验Ferrell 研究小狗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味蕾的形态和数目发现胎儿后期已有大量成熟的味觉乳头和味蕾,新生儿期味蕾数目进一步明显增多,因此胎儿可以接受羊水中味觉刺激。Julie A等给妊娠后期孕妇每周4口分别喝等量胡萝卜液和水,连续三周,发现喝胡萝卜液母亲的婴儿4个月时对含胡罗卜味为主的食物喜好和接受力明显强于喝水母亲的婴儿,提示羊水是将孕母饮食味道传递给胎儿的载体,母亲孕期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婴儿的味觉发育。本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儿对甜味的面部表情强度均为1级,与母亲孕期食物偏好无关,提示孕期母亲味觉偏好不影响新生儿对甜味的接受力,可能是因为喜好甜味是人类基本的与生俱来的反应;孕末期偏好酸味和咸味组母亲的新生儿对酸味和咸味的接受力较无味觉偏好母亲的新生儿明显增强,提示母亲饮食味道确能通过羊水影响新生儿对相应味道的接受力。
 

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