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起名首页 > 育儿宝典 > 0~8个月婴儿味觉研究(2)

0~8个月婴儿味觉研究(2)

 

3.新生儿味觉发育状况

3.1味觉区别 胎儿24周时在宫内已可吞咽羊水,足月时胎儿每口吞咽羊水约1L。羊水是含有母亲所吃的食物、香料和饮料味道的混合液。这样胎儿在胎内已可接触各种物质的味道,如糖、酸、蛋白质和盐等。胎儿舌的解剖发育使之可对这些刺激产生反应,研究发现人类胚胎8周开始形成味蕾;9周一11周舌真皮层中的味觉乳头初步形成;胚胎10周左右味孔开始形成;胚胎14-15周时味蕾形态尚未成熟,但已有微绒毛形成,微绒毛通过味孔接触口腔中的化学刺激,即可接受羊水中的味觉刺激。Birch等研究证实胎儿可对不同味道的物质刺激产生反应,如注射甜或苦的物质到羊水时,胎儿表现出不同的吞咽动作。以6月胎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的另一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味觉偏爱的表现,提示胎儿6个月时已可将感觉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Keiko等在长尾猴的不同产后年龄用组织学方法研究软鳄(SP),菌状乳头(FF),叶状乳头(FL)和轮廓状乳头(CV)上味蕾数目的变化,发现出生第一天的长尾猴舌上已有部分味蕾和味孔。Ganchrow 等给出生4天内的新生鼠分别喂食蔗糖、盐、奎宁、蒸馏水溶液,发现小鼠对各种溶液的表现不同,提示味觉系统在出生时虽然味蕾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已能发挥较完善的味觉功能。Rao 通过对人类胎儿和新生儿的行为研究发现尝甜味时其吞咽动作会增加,尝苦味时则会减少。Rosenstein等研究了12例新生儿(6男6女)证明新生儿能区别四种基本味觉溶液。本研究对62例新生儿(男女各半)进行味觉测试显示93. 54%的新生儿喜好甜味,表现为面部放松或偷快的口部吸吮动作,对甜味表现出皱眉、撅嘴等拒绝表情的6. 46%的新生儿是否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出现味觉异常可进一步随访。对咸味接受和拒绝各占‘/4,但9种面部表情的出现频数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新生儿对咸味觉反应的面部表情不具有特征性。新生儿对酸味主要出现基本不接受的以撅嘴为基础的B类面部表情;对苦味则以嘴张大和皱眉、皱鼻的完全拒绝表情为主;按反应强度分析发现对甜味接受力最强,基本均为1级表情,对咸味的接受力强于酸味,证实新生儿出生时已能够区分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道,且有不同的接受力。

 

味觉的产生与味觉细胞有关,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50-100个)组成一个味蕾。每个味觉细胞顶端都有许多手指样的微绒毛突起从味蕾顶端的味孔中伸出,穿过上皮细胞进入口腔,口腔中的味质分子则可通过味孔与味觉细胞的相应特异受体结合促使味觉细胞上的味觉素(即G蛋白受体)的亚单位解离,引起生化反应最后导致味觉产生 .Margolskee 等发现味觉素缺乏的基因工程小鼠对甜味质和苦味质的反应性降低,但仍能对盐类和酸性化合物反应,证实味觉素对甜和苦味觉至关重要。口腔中的甜味质不直接进入味觉细胞,而与味觉细胞表面的味觉素((G蛋白受体)结合,使G蛋白亚单位解离,激活附近的酶,触发味觉细胞内反应。因此推测新生儿出生时味觉细胞的甜味特异性G蛋白受体已基本育成熟使新生儿易于接受甜味。盐味质是通过味觉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直接进入味觉细胞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通过神经传递引起味觉反应Ksse等研究新生鼠菌状味蕾和味孔膜上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道发现虽然其味觉细胞的大小和动力学状态无法与成人相比,但这两种通道的功能却非常强,证明在小鼠出生两天时已能感受咸味觉刺激,可经传入神经做出相应反应。本文发现27.42%的新生儿对咸味出现不敏感的面部表情A1,可能因为其味觉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未发育成熟或味觉细胞中的神经递质较少所致;32. 26%的新生儿出现拒绝咸味的面部表情提示其味觉细胞表面离子通道功能发育已较成熟,这种不接受咸味的表情出现的生理意义是否亦为一种生理性自我保护限制钠摄入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酸味质以三种方式作用于味觉细胞,即①直接进入细胞;②阻断微绒毛上的钾离子通道;③结合到微绒毛其它阳离子通道上并使之开放,然后细胞内阳离子增多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再通过神经传递引起酸味反应。新生儿基本均能对酸味产生反应,可能与酸味质激发味觉细胞途径较多有关。苦味质和甜味质同样是通过G蛋白受体激活味觉细胞。本文虽观察到约有‘/5的新生儿尝苦味时出现不敏感的
 

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