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起名首页 > 周易综合 > 周易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周易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阴阳对立

《易传》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阳卦奇,阴卦偶”。《周易乾凿度》指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乾卦纯阳,坤卦纯阴,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唯有这种对立统一,才能产生万物变化,并贯穿一切事物的始终。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日常所说的:天地、日月、昼夜、动静、寒热、雌雄、男女、内外、左右、上下、出入、刚柔、迟速等等,都是阴阳的对立关系。

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为阳、降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他们之间构成了既相互矛盾制约又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说明了阴阳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

阴阳的对立,并非是一种平衡的对立,昼有多长,夜并不一定也有多长;有多少男人,并不一定也有多少女人,这是阴阳对立的关键问题,却被大多学者忽略!

2、 阴阳互根
庄子曰:“阴阳聚而生,散而死”。《类经图翼》:“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易传》说:“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易经》云:“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阴阳互为依存,互为作用,方能动化成物,在整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阴阳互根互存的关系。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两个方面,不仅相互矛盾、对立,而且相互依存、相互为用。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称为阴阳互根。

从自然界的现象而言:没有天,就无所谓地;没有地,也就无所谓天;没有昼,也就无所谓夜;没有夜,也就无所谓昼;没有热,就没有寒,无寒也就无热可言。

就个体的生理活动而言,物质与动能的演变过程,就包含着阴阳互根的道理: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功能是生命的主要标志;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反映。

因此,“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失去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根),一切生命都将不复存在,所谓“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也是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向着相反方向转化的基础。

3、 阴阳消长

《系辞》曰:“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又曰:“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

《灵枢.顺气》将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日月升降、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人事盛衰,阴阳二气的消长起伏,生生不息之机,正是宇宙万物吉凶祸福的变化动因。
相对阴阳转化而言,消长可以看作是阴的力量与阳的力量在斗争中的量变,而阴阳转化则可以看作是其本身的质变。

阴阳消长,指的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并非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之间这种彼此消长的动态变化称之为阴阳消长。

在一定限度内,阴阳之间不断消长。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
例如自然界中,四季的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寒暑易节,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从冬至春及夏,寒气渐减,温热日增,气候则由寒逐渐变温变热,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热气渐消,寒气日增,气候由热逐渐变凉变寒,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这种正常的阴阳消长,反映了四季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此外,阴阳消长过程中,还有阴阳偏盛或偏衰的情况。阴方或阳方偏盛,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阳方或阴方偏衰,也会导致另一方的太过。这种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则属于阴阳消长“异变”的范畴。
 

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