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起名首页 > 宝宝起名 > 宝宝起名用到的一些新思路

宝宝起名用到的一些新思路

    起名时采用疑问是写文章常用的句式,它的好处是留下悬念,引人思考,宝宝起名时特点是只问不答。纳疑起名就是把名字设计成一个问题,发人深思,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颇受人们的欢迎。

    起名字在汉姓中,具有疑问意味的有“胡”、“何”、“安”等,在纳疑构名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比如:给宝宝起名有时采用疑问起名法有:何处寻:到哪里去寻找我的理想中人呢?何国模:谁是国人学习的楷模?何启志:靠什么来启发自已立志呢?何样红: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红艳的呢?何向阳:怎样才能追求真理?何为:干什么或为什么?魏谁雄:为谁而称雄呢?“谁”就“称雄”的目标提出询问。安治学:如何作学问、搞研究呢?“安”就“治学”的方式、方法和态度提出问题。明孰非:应当弄清楚谁是谁非,“孰”表示“是非”的主人是谁。奚作美:怎样做才算美呢?“奚”就‘美’的内容,表现发出疑问。曷国强:怎样能使国家强盛、人民不受屈辱呢?焉以谢:拿什么足以表达我深深的谢意?“焉”就“感谢”的方法提出询问。
    从以上的例子看出,疑问起名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姓名之中出现一个(至少一个)疑问代词。这些疑问代词可以是姓氏,出现在姓名的开头(如上例),也可以不是姓氏字出现在姓名的中间,或是用在姓名的末尾。
    如史安在、方奚为、陈胡理、林何美、王安石等。所以给宝宝起名有时采用疑问起名法很耐人寻味,很有内涵,值得一用。

    利用文学典籍找适合宝宝的名字
    名字来源于文字,古代典籍中就有很多现成的好名字。如果是喜欢读书的学者型父母,可以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
    这样的方式被广泛使用而且很有传统。如果你稍稍注意一下,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有“背景”呢!比如现代作家郑振铎的名字就是源自《周礼·夏官》:“司马振铎,群吏作旗。”香港影星“周星驰”这个名字其实就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起名时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有些人起名,喜欢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聂、耳这三个名字即是此例。这种起名的审美效果颇佳,可惜我们的姓氏能如此利用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聂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这种方法。有些人起名时喜欢将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并将此作为一种命名技巧来推广,如李季、张驰,这种技巧实际上不值得提倡。如果姓名三个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单调之感。特别是当你在书法签名时,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涛、何信仁等,不论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种呆板单调之感,不会产生点事纵逸、变化多姿、曲折交替,气韵贯注的美学效果。我们既然是用汉字起名,就不仅要考虑意义上高雅脱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书写时变化多姿的形象美。上述例子说明名和姓存在形体结构的搭配问题。如果形体结构没有变化,姓名就显得呆板,拘谨。在运用字形命名时,过去有两种技巧,一是拆姓为名,另一是增姓为名。所谓的拆姓为名是指起名时截取的一部分作为名,或者把姓分割为两部分作为名。如商汤时的辅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构成的,此外现代著名音乐家聂耳,著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张大弓、计午言、董千里、杨木易也都属此类。另外还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将姓拆为两部分作为名的。古人有些人将名剖分为字,如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开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属此类。还如清代的毛奇龄字大可等。还有些人是将姓名剖分为号,如清代的胡珏号古月老人,徐渭号水月田道,则又分名入号。所谓的增姓为名是指在姓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笔划或部首构成一个新字成为名,如林森、于吁、金鑫、李季等。
 

客服中心